矿业信息简报-第七期

2022-01-30 11:35:44

次阅读


本期目录

1. 习近平: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2021中国矿业十大新闻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标准研究启动

4.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自然资源部有这些要求

5.《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等10项行业标准发布

6.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7.去年辽宁省筹措超118亿元推进绿色发展

8.辽宁本溪大北山铁矿打造绿色矿山有四大“法宝”

9.阜新:绿色低碳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习近平: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刘鹤、李强、李鸿忠、胡春华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
  习近平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习近平指出,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第一,加强统筹协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政策衔接。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科学把握碳达峰节奏,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稳妥有序推进。第二,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第三,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要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要统筹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第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第五,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第六,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源:新华社

2021中国矿业十大新闻

12月28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京发布“2021中国矿业十大新闻”。

本年度的十大新闻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与《中国矿业》杂志社共同遴选、筛选,并邀请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相关行业协会、各省矿业联合会等进行投票而选出。

十大新闻分别是:

01 

2011年国务院部署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发布,主要矿产资源量普遍增长,金、钨、钼、锰、石墨矿产增长占总量的50%以上

2月25日从自然资源部召开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努力推进,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积极发挥作用,完成总体目标。

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十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完成总体目标,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石油、天然气十年新增资源量分别为101亿吨、6.85万亿立方米,发现17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新增金8085吨、钨612万吨、钼1874万吨、锰12亿吨、石墨3.36亿吨,占总量的50%以上,新形成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

十年找矿进一步证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心向西部转移、向海域拓展。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2%和34%,天然气占85%和84%。2020年,海域油气产量约占全国油气产量的1/4。全国新形成的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中,25处分布在西部。

02 

国内煤炭价格暴涨导致“拉闸限电”,发改委等部委连打组合拳引导煤炭价格合理回归

9月26日,东北三省“限电拉闸”讨论冲上热搜,引发资本市场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9月中旬以来,江苏、广东、云南、浙江等20多个省份均启动有序用电,多地企业被要求错峰用电,而东北地区用电问题更加严峻。

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连创历史新高,大幅推高下游行业生产成本,对电力供应和冬季供暖产生不利影响,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号召,促进上下游行业协调发展,保障发电供热和民生用煤需求,引导煤炭价格合理回归,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管理政策措施;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晋能控股集团、伊泰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陕煤集团等也全力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煤炭价格持续回落。

03 

发改委等三部委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11月5日,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资源型地区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普遍覆盖,绿色宜居环境初步形成,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展望到2035年,资源保障有力、经济充满活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康幸福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04 

紫金矿业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世界级铜矿建成投产,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矿。紫金矿业首次进军锂矿近50亿元收购南美洲世界级高品位盐湖锂项目

5月25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位于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一期第一序列380万吨选矿系统开始投料试车正式启动铜精矿生产,提前实现了项目建成投产的目标。

卡莫阿-卡库拉铜矿是新世纪全球最重大的铜矿发现,全面开发后,高峰期年产铜超过80万吨,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矿。

紫金矿业现持有艾芬豪矿业13.69%股权,并与艾芬豪矿业分别持有卡莫阿-卡库拉铜矿项目39.6%的股份,在卡莫阿-卡库拉铜矿的权益股份合计约为45%。

10月10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现金方式收购加拿大新锂公司。根据协议,紫金矿业将以每股6.5加元的价格,以现金方式收购新锂公司现有全部已发行且流通的普通股,交易金额约为9.6亿加元,交易金额约为49.4亿元。该公司旗下的盐湖项目是世界上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项目之一,体量在全球主要盐湖中排名前5,品位在全球主要盐湖中排名前三。

05 

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国际铁矿石价格由暴涨的230美元/吨降至100美元/吨以下

8月25日,自然资源部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西西玛提案的函中称,将铁矿列为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主攻矿种,并在提升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大探矿权出让力度、加快实现铁矿找矿突破等方面予以支持。

进口铁矿石价格(62%品位)已经从今年5月每吨超过230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跌至如今的每吨90美元左右。

未来要将加大国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力度,重点加快铁矿国家资源基地建设,构建以大中型矿产地为主体的供应格局。“十四五”期间,促进铁矿石成品矿年供应量(按62%品位)稳定在3亿吨左右。

06 

自然资源部亮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

10月21日,受国务院委托,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该领域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这份报告亮出了我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丰厚“家底”。

07 

鞍钢本钢正式重组,全球第三大钢企诞生

 

8月20日,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大会召开,鞍本重组正式启动。辽宁省国资委将所持本钢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给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成为鞍钢集团控股子公司。重组后,鞍钢粗钢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仅次于中国宝武位居国内第二,同时也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行业话语权和主导权继续增强。 

08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初步实现矿业大会“永不落幕”的目标

 

10月21日,由自然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的2021(第23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开幕。本届大会以“多边合作,为了后疫情时代的发展与繁荣”为主题,旨在通过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后疫情时代国际矿业合作新格局,共促全球矿业的发展与繁荣。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单位和嘉宾参加本次大会,参展企业230家。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云平台(https://cloud.chinamining.org.cn/)是专门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打造的集“会 展 推介”于一体的综合性线上云平台。系统将矿业大会开幕式及论坛、各参展商及展品、各国家推介及矿山企业推介融合为一体,形成可更新调整,可相互交流,可全天侯服务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云平台,以实现矿业大会“永不落幕”的目标。

09 

全国各省属地化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5月10日,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地质勘查行业发挥重要作用。为统筹推进地勘单位改革,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全国各省属地化地勘单位启动分类改革,截止到2021年底,各省属地化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在集中统一管理,理顺政、事、企关系,增强自然资源管理支撑力量,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精建强建实队伍发展能力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10 

2021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石油年产量重新逼近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首次超过2000亿立方米

 

7月15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2021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油气勘探开发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动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原油实现稳定增长,年产量在2020年1.95亿吨基础上重新逼近2亿吨,天然气(含页岩气、煤层气)持续快速增长,年产量在2020年1877亿立方米基础上首次超过2000亿立方米,有力巩固了石油稳定2亿吨,天然气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矿业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标准研究启动

12月14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主办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研究部署暨培训会在京召开。会议部署启动了124个矿种的“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标准研究工作。

  本次“三率”标准研究工作突出三方面重点。一是总结“三率”指标要求实施以来在引导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前瞻性。二是调查、统计、分析目标矿种开发利用指标数据现状及开发情况。三是综合考虑指标标准的适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按照各矿产开发利用特点进行充分论证,提出便于对矿山进行评估和监管的“三率”指标标准建议。

  自2012年起,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历经9年,完成了124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的研究工作并发布试行,实现了在产矿山涉及矿种全覆盖,构建起我国矿产资源完整的“三率”指标体系,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标准制定等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发布的“三率”指标为最低要求,还处于探索阶段,其通用性、权威性不够,需以标准的形式予以确定和完善。

  会议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对新发展阶段标准化工作、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制定提出明确要求。开展“三率”标准研究,对加快形成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体系、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安排,山东等14个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工负责40个矿种、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负责3个矿种、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11个矿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6个行业协会分工负责70个矿种的“三率”标准研究工作。

来 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部机关有关司局:  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有关要求,自然资源部制定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1年12月3日

 

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

发展活力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有关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更大范围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根据国发〔2021〕7号文件有关要求,《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2021年全国版)》规定的自然资源管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2022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

二、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
(一)直接取消审批。
  
在全国范围内,直接取消“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丙级资质认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丙级资质审批”“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丙级资质审批”“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丁级资质审批”等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责任单位:国土空间规划局、地质勘查管理司、国土测绘司,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行告知承诺。
   
在全国范围内,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乙级资质认定” 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实行告知承诺后,依法列出经营许可条件,对因企业承诺可以减省的审批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对可在企业领证后补交的审批材料,实行容缺办理、限期补交。对企业通过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资质申请资料并自愿作出承诺的,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的审查并作出审批决定。(责任单位:国土空间规划局,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审批服务。
    1.
在全国范围内,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责任单位:国土空间规划局)
    2.
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甲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甲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甲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甲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甲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乙级资质审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乙级资质审批”等1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精简审批材料,减轻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地质勘查管理司,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对“勘查矿产资源审批”“开采矿产资源审批”等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精简审批材料,积极探索采取委托等方式、按照有关授权分别将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的部分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下放至设区的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任单位:矿业权管理司,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对“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甲级资质审批”“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乙级资质审批”等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精简专业类别子项,将除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以外的其余9个甲级资质的审批权限,由自然资源部下放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国土测绘司,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对“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许可”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责任单位: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坚持放管结合、并重要求,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一)明确监管责任。直接取消的,由原审批机关依法承担监管职责。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的,由审批机关负责依法监管、查处违法行为。
(二)健全监管规则。直接取消审批的,原审批机关要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依法实施监管。实行告知承诺的,审批机关要重点检查企业履行承诺情况;发现企业违反承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未履行承诺的,要依法撤销许可。
(三)完善监管方法。对一般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投诉举报等渠道反映问题多、严重违法经营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落实全覆盖重点监管,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21〕7号文件有关要求,强化主体责任,抓好工作落实。部机关有关司局要及时与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沟通、指导和支持。
(二)加强改革法治保障。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及时根据立法工作权限和程序,抓紧推动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固化改革成果。
(三)做好改革政策培训和服务相关工作。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改革政策工作培训和宣传解读,调整优化相关业务流程,修订完善相关工作规则和服务指南,改革升级相关信息系统,确保改革措施全面落实。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等10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2021年第77号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等10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

DZ/T 0383-2021《固体矿产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DZ/T 0384-2021《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金刚石》

DZ/T 0385-2021《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技术要求》

DZ/T 0386-2021《陆地油气资源远景区优选技术要求》

DZ/T 0387-2021《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技术要求》DZ/T 0388-2021《矿区地下水监测规范》

DZ/T 0389-2021《地质钻探孔内事故预防与处理技术规程》

DZ/T 0390-2021《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

DZ/T 0391-2021《地球物理勘查基本术语》

                                              自然资源部
                                           2021年12月7日

 

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21年12月2日) 

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辽宁省统计局

2018年9月,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启动了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选派及聘用技术人员近5000人,历时3年,调查核查图斑900万余个,全面查清了全省国土利用状况。

现将全省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518.21万公顷(7773.22万亩)。其中,水田65.01万公顷(975.15万亩),占12.55%;水浇地19.49万公顷(292.44万亩),占3.76%;旱地433.71万公顷(6505.64万亩),占83.69%。

(二)园地52.79万公顷(791.78万亩)。其中,果园50.91万公顷(763.67万亩),占96.46%;其他园地1.88万公顷(28.10万亩),占3.54%。

(三)林地601.57万公顷(9023.56万亩)。其中,乔木林地451.63万公顷(6774.49万亩),占75.07%;灌木林地80.77万公顷(1211.49万亩),占13.43%;其他林地69.17万公顷(1037.58万亩),占11.50%。

(四)草地48.72万公顷(730.82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5.86万公顷(87.83万亩),占12.03%;人工牧草地0.07万公顷(1.06万亩),占0.14%;其他草地42.79万公顷(641.93万亩),占87.83%。

(五)湿地28.64万公顷(429.67万亩)。其中,沼泽草地0.38万公顷(5.69万亩),占1.33%;沿海滩涂13.81万公顷(207.08万亩),占48.22%;内陆滩涂8.67万公顷(130.11万亩),占30.27%;沼泽地5.78万公顷(86.76万亩),占20.18%。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1.62万公顷(1974.24万亩)。其中,城市用地24.49万公顷(367.30万亩),占18.61%;建制镇用地12.32万公顷(184.82万亩),占9.36%;村庄用地78.87万公顷(1183.06万亩),占59.92%;采矿用地13.51万公顷(202.57万亩),占10.2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43万公顷(36.49万亩),占1.85%。

(七)交通运输用地30.89万公顷(463.34万亩)。其中,铁路用地2.81万公顷(42.19万亩),占9.10%;轨道交通用地0.06万公顷(1.01万亩),占0.19%;公路用地12.42万公顷(186.27万亩),占40.21%;农村道路14.06万公顷(210.86万亩),占45.52%;机场用地0.38万公顷(5.71万亩),占1.23%;港口码头用地1.14万公顷(17.05万亩),占3.69%;管道运输用地0.02万公顷(0.25万亩),占0.06%。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9.16万公顷(1037.38万亩)。其中,河流水面25.82万公顷(387.21万亩),占37.33%;湖泊水面0.03万公顷(0.46万亩),占0.04%;水库水面10.60万公顷(159.02万亩),占15.33%;坑塘水面21.17万公顷(317.59万亩),占30.61%;沟渠9.25万公顷(138.79万亩),占13.38%;水工建筑用地2.29万公顷(34.30万亩),占3.31%。

三调工作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开展的第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我省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全省国土利用状况。各级三调部门要深入开展分析评价工作,深度挖掘三调成果使用价值。同时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将三调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充分发挥三调成果作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基本依据的重要作用。

 

去年辽宁省筹措超118亿元推进绿色发展

2021年,辽宁省筹措省以上资金118.4亿元,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2021年,针对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辽宁省坚持问题导向,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与2020年相比,仅省以上资金筹措就增长了20%,主要用于污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国土绿化行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等方面重点工程,筑牢全省绿色生态发展基础屏障。

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经省政府批准,制发《辽宁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方案》,以辽东绿色经济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同时,筹措省以上资金9亿元,对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和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给予生态保护补偿,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为确保资金投入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辽宁省还稳步推进相关改革事项。2021年,辽宁省下发了《辽宁省生态环境领域省与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和《辽宁省自然资源领域省与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动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市财政关系建立。

此外,辽宁省还切实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做好环境保护税法落实工作,制定税额调整方案,将主要污染物适用税额大幅提高,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在落实资源税激励政策方面,对纳入国家级或省级绿色矿山名录矿山开采尾矿免征资源税,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绿色发展。

据介绍,新的一年里,为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深入进行下去,省财政厅将统筹利用好现有资金渠道,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举措,逐步形成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促进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本溪大北山铁矿打造绿色矿山有四大“法宝”

国外有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用在辽宁省本溪市大北山铁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山铁矿)的绿色矿山建设上也恰如其分。

在绿色矿山建设之路上,大北山铁矿将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等由内而外的绿色生态理念作为志在必得的目标。为此,大北山人走通了四条大道——综合利用之路、技术创新之路、节能减排之路、环境保护之路。“条条大路通绿色”。四条大路既彼此独立,又紧密关联,合而为一成为该矿通往绿色矿山建设的康庄大道。

综合利用之路

不久前,记者来到素有“钢城之城”的辽宁省本溪市。此时,满山虽然没有了春夏之时的层峦叠翠,但金黄色之间透着点点翠绿,也让山城多了些许灿烂;宽阔的太子河穿城而过,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大北山铁矿就扎根在这座城市的西北一隅,是一个集采、选、运于一体的年生产能力50万吨的民营矿山企业。“迈入新时代,矿山企业要想生存,一定是得‘绿色’者得发展。绿色矿山建设的内涵深厚,首先要切入的频道就是综合利用。”该矿矿长秦凤新向记者介绍说。自建矿以来,该矿积极打造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先进型矿山,目前已形成了采矿地下式、矿区环境花园式、绿色节能式的采矿模式。为了在“绿色”大道上行稳致远,大北山铁矿多措并举,强化管理,始终把降低矿石的损失和贫化率、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放在首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三率”指标、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建矿伊始,该矿严格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对矿产资源开采实行科学化管理,建立不同深度、不同功能的矿产管理办法及相应台账,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采矿量、贫化损失率、保有矿量等。2017年,该矿通过采用全尾矿胶结充填开采、建设新型选矿厂,使开采回采率平均值达到87%以上、选矿回收率平均值达到93%以上,这两项指标均高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核定值及国内同类矿山的平均水平;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采用诱导冒落法,取消尾矿的排放,大幅提高回采率

据了解,大北山铁矿矿床岩体稳固性差,且矿体小,多以缓倾斜小矿体为主,规模小、厚度小,致使矿山采矿难度大,从而降低了资源利用率。针对这种“鸡肋”和“难啃的硬骨头”,该矿升级优化采矿技术,根据矿山矿床赋存条件、矿岩工程条件等,淘汰“浅孔留矿法”采矿,采用“诱导冒落法”,保证了大小通吃、薄厚全收。

二是对废石进行再筛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石排放

为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石排放,大北山铁矿积极进行废石选矿工作,近几年回收的矿石约5000吨,产生经济价值约为140万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均作为建筑材料和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材料,形成了对资源的“吃干榨净”。

三是废石、废水的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可作为建筑材料用于城市建设

井下涌水广泛用于采矿、选矿、绿化、洒水抑尘等方面;少量废水,经多次沉淀分离过滤后100%再循环利用。

就这样,该矿在资源综合利用之路上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多管齐下,有效提高了铁矿石的年产量。

技术创新之路

一直以来,技术创新都是大北山铁矿的生命线。该矿在技术创新项目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据该矿相关负责人介绍,许多来大北山铁矿学习和参观的领导和同行们,都对这里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赞不绝口。这一切来源于大北山铁矿始终如一地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在行业内率先加强矿山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安全、高效、环保开采的目标,矿上频出大招。该矿与东北大学合作,通过相关科研项目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不仅实现矿山开采工艺的创新,还创造了两项国内乃至国际上顶尖的技术。诱导冒落技术应用是大北山铁矿与东北大学博士生团队合作研发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大北山铁矿技术创新的代表作之一。该技术利用北铭河铁矿的大结构参数强制崩落与诱导冒落相结合的无底柱高效采矿方法和睦山双工作面诱导冒落法成果,快速提高了地下生产能力,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降低6-10个百分点,并解决了巷道塌冒难题。众所周知,尾矿再利用与采空区的治理一直以来都是矿山生产中的“老大难”,大北山铁矿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变废为宝。该矿通过采空区地面散体充填技术,利用塌陷坑三体流动连续性,考察与观测塌陷坑周边岩体断裂线和生产中上、下盘围岩的实际塌落过程,分析得出了塌陷区对周边区域的危害形式,揭露了塌陷区散体对围岩的制约作用。提出了利用散体侧压力防治陷落区岩移危害的技术方案,不仅消除了岩移危害,节约了落矿费用,还简化了回采工序,实现了地面小范围干排尾矿充填采矿场,并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影响。淘汰落后工艺,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是大北山铁矿致胜的法宝。该矿山企业致力于开发和利用环保、节能、高效、安全的先进技术。建设了铁精粉干选车间,引进了环保、清洁、水资源循环等现代化节能减排的铁精粉生产设备,实现了球磨机的排矿浓度自动化、旋流器的给矿压力自动化,提高了选矿的回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据了解,该矿每年在科技和工艺改造设备投入占矿山企业主营收入的比例大于2%。通过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淘汰落后工艺,仅用两条铁精粉生产线就实现了年产25万吨的产品。

节能减排之路

节能减排是绿色矿山建设关键点,大北山铁矿一直在这条大道上不懈追求,从设计到建设,从管理到生产,从技术到工艺,任何一个流程,都渗透着节能减排的理念。挖掘出矿区地理优势,合理设计出采场路堑和运输线路,缩短了汽车运输距离,降低了柴油消耗,还创新出精矿粉堆放高位式的方式。出矿粉通廊距离地面高9.5米、长100米,共5个放料口,间距20米。每个放料口可堆放3300吨精矿粉,可连续堆放18天,不仅不用搬运另堆,还避免了铲车的频繁使用,降低了运输成本。为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该矿采用尾矿排新工艺,实现了选矿废水循环利用,在选厂边修建浓密机,进一步浓缩尾矿浓度,选矿使用的废水通过药剂的絮凝、吸附、颗粒的沉淀等工艺,每个流程都使选矿循环水得到利用。山上修建回水处理站,回水处理站对处理后符合选矿系统要求的水送入蓄水池,以供选矿系统循环用水,目前该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2000吨。经过处理后的水,作为破碎除尘水使用,通过电子水幕除尘系统除尘,含矿尘的除尘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将溢流水用水泵打入高压水箱,继续作为除尘水使用,重复利用率达100%,达到了选矿废水零排放目标。

环境保护之路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对于大北山铁矿来说,环境保护是责任是使命,更是生存和高质量生活的保障。制度建设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大北山铁矿首先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足额缴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同时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其次,该矿委托资质权威部门按照《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要求,编制完成了《本溪市大北山铁矿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根据《本溪市大北山铁矿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大北山铁矿积极开展矿山绿化美化工作,认真做好废弃土场的复垦工作,提高矿区绿化覆盖率,该企业投入了资金1000余万元,全力组织开展全面绿化美化工作,矿区可绿化率达到90%以上,为创建绿色矿山奠定了基础。如居家过日子一般,大北山铁矿把矿区当成社区来打造,让工人上班有回家的感觉,以打造优美舒适的矿区环境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必然选择。大北山铁矿的办公园区树木成林,花坛和绿地错落有致地遍布于空暇之地。除此之外,园区内有数百平方米的空地上被种上了土豆,秋收刚过,被刨过的土豆坑还依稀可见。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的土豆长势不错,个个体大圆润,可足够食堂吃上大半年的。”矿山复垦后的坡地上,山上栽植的各式树苗,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秦凤新介绍:“用不了几年,复垦后的这片坡地将会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这里曾经有过工业的痕迹。”该矿不惜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上大手笔,坚定地谱出了绿色矿山的优美乐章。尤其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大北山铁矿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实现了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达标运行;合理科学地组织生产,减少和控制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科学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基本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污染、固废零污染的目标,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使水循环利用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世上无捷径,成功非偶然。大北山铁矿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彰显出独特的风采,有准备、有投入、有实践、有突破的实干精神创造出了满园春色、瓜果飘香。未来,大北山铁矿还将在追求绿色和谐发展的征程中,不断充实、不断锻造绿色矿山的魅力。大北山铁矿终将成为一匹“黑马”,在铺满希望的绿色大道上策马奔腾。

来源:中国矿业报

 

阜新:绿色低碳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通过碳汇交易把全市荒漠化土地变成绿色银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产业,打造“阜新蓝”“阜新绿”品牌。2021年12月31日,阜新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加速绿色转型,推进阜新由转型试点向转型示范迈进升级。

 

阜新玉龙湖(网络图片)

阜新地处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市沙化土地达2200平方公里。阜新守住生态底线,抓住发展长线,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积极推进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深入实施沙化治理工程,持续开展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树挡沙、草固沙、水涵沙、光锁沙等创新方式,科学治理荒漠化土地,做大碳汇增量。完善市场化生态保护机制,制定有利于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等政策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深耕碳交易市场,不断扩大碳排放交易额,把林草资源变成绿色银行。

 

阜新彰武巨龙湖(网络图片

阜新是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面向未来,将全力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实现由“试点城市”到“示范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阜新。坚持绿色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彰武百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为重点,逐步做大草原经济;以百年赛道城建设为统领,抓好百里矿区生态恢复带建设;以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牵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辽西北农牧交错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重点,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打造京津冀地区和沈阳都市圈产业承接地、生活后花园、百姓菜篮子。

 

用废弃矿坑改造的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新华社 潘昱龙摄)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阜新将一体推进治沙、储能、消纳利用等项目,为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破题开路。精心培育壮大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降低用电成本。盘活闲置资产,降低投入成本。治理沙化土地、废弃矿山,降低用地成本。深化综窗改革、畅通绿色通道,降低制度成本,降低要素成本,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来源:辽宁日报